2025年7月11日,Wind數據顯示,滬指今日沖高回落,盤中漲幅一度達到1.3%,收盤漲0.01%;深證成指漲0.61%;創業板指漲0.80%。滬深兩市成交額超過1.7萬億,較昨日放量超2000億。
漲幅方面,稀土、金融科技板塊表現居前
具體來看,稀土ETF易方達(159715)、稀土ETF嘉實(516150)、稀土ETF(516780)、稀土ETF(159713)領漲;香港證券ETF(513090)、金融科技ETF(159815)、稀有金屬ETF(562800)、金融科技ETF(516860)、金融科技ETF華夏(516100)、工業有色ETF(560860)領漲。
日前,國内兩大稀土巨頭官宣提價。北方稀土 與 包鋼股份 昨晚宣佈,擬將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礦關聯交易價格調整為不含稅19109元/噸,較二季度的18825元/噸上漲1.5%。這也是自2024年二季度以來連續第四次上調,累計漲幅已達13.8%。
金融科技漲幅居前,國元證券認為,資本市場對穩定幣生態持續關注,相關的上市公司通過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等方式披露相關業務的進展。從産業邏輯來看,穩定幣生態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軟件行業的支持,通過落地相關的軟硬件係統,給相關的上市公司帶來業務增量。
跌幅方面,銀行板塊回調居前
中信證券認為,「穩定回報」資産具有低波動、低回撤、持續收益的特點,從美股經驗來看相關標的的核心邏輯在於盈利與分紅的雙重穩定性,商業模式多為「經濟周期弱屬性+特許經營與客戶粘性+資本開支穩定」。
借鑒海外,從ROE、分紅與股息絕對值和穩定度出發,A股中銀行、電力等四大行業過去15年財務條件最為符合。目前情況看,銀行板塊「穩定回報」基礎進一步夯實,一方面源於宏觀政策、監管政策對盈利穩定性的貢獻,另一方面包括險資、公募和AMC公司的增持,進一步強化「穩定回報」屬性。
活躍度方面,香港證券ETF(513090)市場關注度持續提升
成交額方面,香港證券ETF(513090)成交額居首,超300億元。銀華日利ETF(511880)、短融ETF(511360)、政金債券ETF(511520)、華寶添益ETF(511990)成交額超百億元。
換手率方面,香港證券ETF(513090)換手率居首,達334.06%。港股醫療ETF(159366)、港股金融ETF(513190)、恒生創新藥ETF(520500)換手率居前。
ETF發行市場方面,下周一將有4只産品新發
明日開始募集的為雲計算ETF匯添富(159273)、港股創新藥精選ETF(520690)、港股通創新藥ETF嘉實(520970)、科創創新藥ETF國泰(589720),分別追蹤中證滬港深雲計算産業指數、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上證科創板創新藥指數。
1.中證滬港深雲計算産業指數
該指數覆蓋滬港深三地市場,精選50只業務涉及雲計算服務(如IaaS、PaaS、SaaS)及硬件設備的上市公司證券,旨在綜合反映内地與香港雲計算産業整體表現。其成分股包括騰訊控股、阿裡巴巴-W、中際旭創等頭部企業,市場分佈以深交所、港交所和上交所為主,行業集中於信息技術和通信服務。
2.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
該指數聚焦港股通範圍内純正創新藥企業,2025年6月修訂編制方案後完全剔除CXO(醫藥外包服務)公司,100%覆蓋以專利授權為核心模式的創新藥企,如信達生物、百濟神州、康方生物。修訂後指數純度提升。成分股數量上限為40只,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單只權重不超過10%。
3.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
該指數從港股通範圍内選取50只創新藥研發及配套服務企業,覆蓋創新藥全産業鏈,包含CXO企業。成分股集中於港交所,行業以生物藥品和化學藥為主。
4.上證科創板創新藥指數(科創新藥,950161)
該指數聚焦科創板創新藥企業,精選不超過30家研發驅動型公司,覆蓋藥品制劑、生物藥品等領域。前十大權重包括百濟神州、百利天恒、澤璟制藥等,全部來自上交所,表現領先多數醫藥細分指數。樣本每季度調整一次,動態優化成分結構,凸顯科創板創新藥企業的高成長特性。
内容來源:有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