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由Tiger Research發佈,對 2025 年第二季度亞洲主要Web3市場的發展動態進行了綜合概述。
要點總結
-
監管與政府:1)香港將於8月出台穩定幣立法,鞏固其數字金融中心地位。2)新加坡實施嚴格的許可制度,禁止無牌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3)泰國推出G-Tokens,成為首個 推出政府發行數字債券的國家。
-
企業動態:1)日本上市公司比特幣資金策略浪潮,帶動機構投資激增。2)中國企業採取務實態度,通過香港牌照繞過國内限制,囤積比特幣。
-
政策轉變:1)在韓國,韓元支持的穩定幣作為選舉後議程的出現,因持續的監管碎片化而受到抵消。2)越南實現了從禁令到全面合法化的歷史性轉變。3)菲律賓推行雙軌戰略,將嚴格監管與沙盒框架相結合。
1.亞洲 Web3 市場第二季度:監管趨於穩定,企業投資不斷增加
雖然 Web3 市場的重心已明顯轉向美國,但亞洲主要市場的發展仍然值得關注。亞洲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用戶群,而且仍是區塊鏈創新的核心樞紐。
因此,Tiger Research 一直對亞洲地區 Web3 的主要趨勢進行季度回顧。2025年第一季度,亞洲各地的監管機構奠定了基礎——出台新立法、發放牌照並啓動監管沙盒。加強跨境合作的努力也初具規模。
第二季度,這一監管基礎促進了有意義的商業活動,並加速了資本配置。第一季度推出的政策在市場中得到了檢驗,促使其不斷完善並得到更切實的實施。
機構和企業的參與度顯著提升。本報告將對第二季度各國的這些發展情況進行逐一分析,並評估各國政策變化如何影響更廣泛的全球 Web3 生態係統。
2.亞洲主要市場的主要發展情況
2.1. 韓國:政治轉型與監管調整的交匯點
第二季度,加密貨幣政策成為韓國六月總統大選前的熱門議題。候選人積極分享與 Web3 相關的承諾,而隨著李在明勝選,市場預期政策將出現重大轉變。
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是推出與韓元掛鈎的穩定幣。包括Kakao Pay在内的相關股票大幅上漲,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申請Web3相關商標,以期進入市場。
然而,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沖突,最突出的是韓國銀行與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之間關於管轄權的爭論。韓國央行主張盡早參與審批流程,將穩定幣定位為與CBDC並列的更廣泛的數字貨幣生態係統的一部分。
今年7月,民主黨宣佈將《數字資産創新法》的出台時間推遲一到兩個月。缺乏明確的牽頭政策制定者似乎是一大瓶頸,各部門間的談判仍然各自為政。因此,盡管韓元穩定幣已成為焦點,但具體的監管指導仍然缺乏。
盡管如此,制度層面的逐步完善仍在持續。6月,新規允許非營利組織和交易所出售捐贈的加密資産,並允許立即清算。該規則還要求以最大程度降低市場影響的方式進行出售。
整個第二季度,市場對韓國市場的興趣依然強勁。全球交易所紛紛展現出持續的投入:Crypto.com Korea 已完成與 Upbit 和 Bithumb 的 Travel Rule 整合,而 KuCoin 則表示計劃在符合監管標準後重返韓國市場。
綫下活動也顯著回暖。與去年相比,見面會的數量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國際項目甚至在大型會議之外訪問韓國。然而,以促銷為主的活動(更注重贈品而非參與)的興起,已經讓韓國本土建築商感到疲倦。
2.2. 日本:機構和企業的採用推動比特幣戰略擴張
第二季度,日本上市公司掀起了一波比特幣採用浪潮。這股浪潮主要由 MetaPlanet 推動,該公司在 2024 年 4 月首次購買比特幣後,獲得了約 39 倍的回報。MetaPlanet 的表現成為了標桿,促使Remixpoint等公司紛紛效仿,配置各自的比特幣。
與此同時,穩定幣和支付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取得了進展。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已開始與 Ava Labs 和 Fireblocks 合作籌備穩定幣的發行。此外,Mercari 的加密貨幣子公司 Mercoin 也開始支持XRP 交易,顯著提升了該平台(月活躍用戶超過 2000 萬)的加密貨幣可及性。
隨著私營部門的舉措不斷推進,監管討論也持續展開。日本金融廳(FSA)引入了新的分類係統,將加密資産分為兩類:第一類,包括用於融資或商業運營的代幣;第二類,指通用加密資産。然而,這些監管更新大多仍處於討論階段,迄今為止具體的修改有限。
散戶投資者的參與度依然低迷。日本散戶投資者傳統上傾向於保守策略,對加密資産仍持謹慎態度。因此,即使有新的市場參與者進入,散戶資本也不太可能立即流入。
這與韓國等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些市場,積極的散戶參與直接促進了新項目的早期流動性。在日本,機構主導的投資模式提供了更高的穩定性,但可能會限制短期的增長勢頭。
2.3. 香港:受監管的穩定幣和數字金融服務的擴展
第二季度,香港完善了穩定幣監管框架,鞏固了其作為亞洲領先數字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宣佈,新的穩定幣監管法例將於8月1日生效。預計穩定幣發行機構的發牌制度將於年底前出台。
因此,首批受監管的穩定幣預計將於第四季度推出,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天。此前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沙盒的公司預計將成為先行者,其進展值得關注。
數字金融服務的範圍也顯著擴大。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宣佈計劃允許專業投資者進行虛擬資産衍生品交易。與此同時,持牌交易所和基金獲準提供質押服務。
這些發展反映了監管部門的明確意圖,即在香港建立更加全面、更加機構友好的數字資産生態係統。
2.4. 新加坡:管控與保護之間的監管收緊
第二季度,新加坡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採取了顯著的收緊措施。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全面禁止未經許可的數字資産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這表明其堅決反對監管套利。
新規適用於所有在新加坡向全球用戶提供數字資産服務的實體,實際上強制要求正式發放牌照。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簡單的商業注冊已不足以維持運營。
這一變化給本地 Web3 公司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這些公司現在面臨著一個二元選擇——要麼建立完全合規、運營實體,要麼考慮遷往更寬松的司法管轄區。雖然此舉旨在增強市場誠信和消費者保護,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對早期和跨境項目的影響是有限的。
2.5. 中國:數字人民幣國際化與企業 Web3 戰略
第二季度,中國推進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海是這項工作的中心。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計劃在上海設立國際運營中心,以支持數字貨幣的跨境應用。
然而,官方政策與實際操作之間仍然存在差距。盡管全國範圍内已禁止加密貨幣,但據報道,一些地方政府(例如江蘇省)已清算了被沒收的數字資産,以彌補財政缺口。這表明,中國政府採取了與官方立場不同的務實做法。
中國企業也展現出類似的務實精神。物流集團AdanTex等公司已開始追隨日本企業的腳步,增持比特幣。其他一些公司則利用香港的牌照制度,繞過内地的限制,進入全球Web3市場——有效地突破監管界限,參與數字資産經濟。
市場對與人民幣掛鈎的穩定幣的興趣也在增長,尤其是在本季度後半段。對美元穩定幣主導地位以及人民幣貶值的擔憂日益加劇,引發了這些討論。
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公開闡述了構建多極化全球貨幣體係的願景,暗示對發行穩定幣持開放態度。7月,上海市國資委啓動了與人民幣掛鈎的穩定幣的研發討論。
2.6. 越南:加密貨幣合法化及加強數字管控
越南在第二季度正式宣佈加密貨幣合法化,這是一項重大政策轉變。6月14日,越南國會通過了《數字技術産業法》,該法承認了數字資産,並概述了對人工智能、半導體和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激勵措施。
這標誌著越南對加密貨幣禁令的歷史性逆轉,使該國成為東南亞地區加密貨幣廣泛應用的潛在催化劑。鑒於越南此前的限制性立場,此舉標誌著該地區加密貨幣政策的重大調整。
與此同時,政府加強了對數字平台的管控。當局下令電信運營商屏蔽Telegram,理由是該應用涉嫌用於詐騙、販毒和恐怖主義活動。一份警方報告發現,該應用9600個活躍頻道中有68%與非法活動有關。
這種雙管齊下的做法——在加密貨幣合法化的同時打擊數字濫用——反映了越南在嚴格監控的範圍内允許創新的意圖。雖然數字資産現在已獲得法律認可,但其用於非法活動的行為正受到更嚴厲的執法打擊。
2.7. 泰國:國家主導的數字資産創新
第二季度,泰國推進了政府主導的數字資産領域舉措。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正在審查一項允許交易所上市自有實用型代幣的提案——這與此前嚴格的上市規則有所不同,有望提升平台的運營靈活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泰國政府公佈了發行本國數字債券的計劃。7月25日,泰國將通過一個獲批的ICO平台發行「G-Tokens」,總發行規模為1.5億美元。這些代幣將不可用於支付或投機交易。
這一舉措是政府直接參與數字資産發行的罕見範例。在全球範圍内,泰國的做法堪稱公共部門主導的代幣化金融數字創新的早期典範。
2.8. 菲律賓:嚴格監管與創新沙盒的雙軌制
第二季度,菲律賓推行了雙軌戰略,將加強監管與支持加密貨幣領域的創新相結合。政府對代幣上市實施了更嚴格的管控,監管權由央行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分擔。虛擬資産服務提供商(VASP)的注冊和反洗錢合規要求也大幅放寬。
一項特別引人注目的舉措是引入了影響者監管規定。推廣加密資産的内容創作者現在必須向有關部門注冊。違反規定可能導致最高五年監禁的處罰,這是該地區最嚴格的執法制度之一。
除了這些措施外,政府還推出了一個促進創新的框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開始接受「StratBox」的申請,這是一個沙盒計劃,旨在在受控的監管環境下為加密服務提供商提供支持。
原文鏈接:Tiger Research
内容來源:P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