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饒|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
在過去半年間,加密世界經歷了一場近乎戲劇性的反轉:曾因違反美國《銀行保密法》被定罪的幣安創辦人趙長鵬(Changpeng Zhao,簡稱CZ),在服刑僅四個月後,突然獲得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全面赦免。這一消息震動全球資本市場,也在去中心化信仰者心中投下沉重陰影。因為這不僅僅是個體命運的起落,更是一場象徵權力結構回歸的政治事件——它清晰地昭示了,當技術理想與權力博弈相遇,最終決定秩序的,仍然是那只看得見的手。
趙長鵬的命運曲線,幾乎濃縮了整個加密產業的週期。在他創立幣安之前,去中心化金融的理想尚處於早期佈道階段,人們相信區塊鏈可以削弱國家權力、重塑金融體繫,並在代碼的邏輯中實現「去信任化」的新秩序。趙長鵬以驚人的執行力與商業直覺,將幣安從一家創業公司推向全球最大交易平台,其市佔率一度超過60%。然而,當交易體量超越監管的承受範圍,加密行業從理想國迅速墜入現實國,趙長鵬本人也從「行業英雄」淪為「合規樣本」。
拜登政府上任後,以「反洗錢」「打擊恐怖融資」為由,全面收緊對虛擬資產的監管。趙長鵬在美國司法部的多項指控下,最終以認罪協議收場,幣安同意支付43億美元罰款,趙本人繳納5000萬美元,並辭去CEO職務。對許多觀察者而言,這一刻象徵著去中心化神話的破裂。市場在惋惜,一個挑戰金融權威的理想主義者,被主權體繫重新馴服。
然而,政治的轉身往往比理想更快。2025年10月,美國白宮發言人宣佈,特朗普依據憲法赦免權,正式免除趙長鵬在拜登政府期間的刑責,理由是「為修復政府與加密產業之間的關繫」。這一消息發佈的當日,幣安平台代幣BNB應聲上漲逾5%,市場情緒瞬間逆轉。資本的歡呼與輿論的分裂同時湧現:有人稱這是「鈔能力的勝利」,也有人視之為美國對新興金融科技的重新擁抱。但無論哪種解讀,都難掩其中深刻的政治意味。
特朗普的赦免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國權力結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一次自我調整。過去幾年,美國政府頻頻以執法名義出擊,從Coinbase到Ripple,從FTX到Binance,一繫列高調案件幾乎凍結了整個Web3生態的創新活力。尤其拜登政府的政策重心在傳統金融穩定與美元霸權維護之上,對新興加密資本態度審慎甚至敵意。但政治與資本從不長期對立,選舉週期、科技遊說與市場投機構成了現實壓力。特朗普陣營在重新接觸矽谷與金融遊說集團時,顯然意識到:加密貨幣並非敵人,而是潛在的選票與資金源泉。
從政治操作的角度看,赦免趙長鵬是一次高成本、但高回報的戰略動作。它既在法律上顯示總統權力的絕對性,又在資本市場中釋放信號——美國準備「重新開放加密金融」。這種策略的核心,是以「政治和解」取代「司法懲戒」。拜登時期的強監管政策被重新定義為「過度幹預」,而特朗普則以赦免為手段,試圖打造一種「自由與創新」的新叙事框架。在他看來,美國要重新成為「加密貨幣之都」,必須先赢回被監管趕走的企業與資本。趙長鵬的回歸,正好成為這一叙事的最佳象徵。
但問題在於,這樣的赦免究竟是製度的柔性,還是權力的傲慢?美國總統的赦免權歷來是司法體繫中最具爭議的特權之一,它本應出現在冤案或政治和解的場景,而非市場糾紛與合規案件。當資本巨頭成為赦免受益者,公眾自然會質疑——司法獨立是否仍具意義?從表面上看,特朗普是「釋放創新」,但更深層的現實是,他以行政權重新定義了法律的邊界,也讓製度的威信在交易中被稀釋。
趙長鵬獲赦免後發表聲明,感謝特朗普「堅持公平、創新與正義」,並表示將「全力協助美國成為全球加密貨幣之都」。這番表態引發更廣泛的思考:加密世界的領軍人物,曾以「去中心化自治」為信仰,如今卻要在政治中心的庇護下重新出發。這一反差,幾乎標誌著整個區塊鏈運動的思想退化——理想被資本吸收,資本被權力馴化,權力又以恩典重塑合法性。去中心化的旗幟,最終被最中心化的力量高高舉起。
這不僅是諷刺,更是權力邏輯的必然延續。加密貨幣的本質從未真正脫離國家體繫,它只是暫時遊離於監管之外的資本形態。一旦規模達到威脅主權貨幣的程度,國家必然出手幹預。而當這種幹預完成,國家又會以「創新支持」的名義重新整合它。趙長鵬的赦免案正體現了這種「收編式監管」的典型路徑——先打壓,再整合,最終再利用。
從全球視角看,美國此舉實際上是重奪加密產業話語權的關鍵一步。過去兩年,香港、新加坡、阿聯酋紛紛出台Web3友好政策,吸引國際項目與資金流入;歐洲推出MiCAR框架,以製度化監管建立區域競爭力。美國在拜登時代錯失了主導窗口,如今特朗普政府希望借「赦免事件」重新確立中心地位。趙長鵬被視為「和解的象徵」,而幣安的存在將成為美國監管改革的新樣板。赦免的政治價值遠高於法律價值,它是一場以金融科技為名的國家權力再佈局。
然而,這樣的策略也埋下隱患。赦免不等於無罪,政治幹預無法解決製度空缺。幣安事件暴露出的跨境執法難題、虛擬資產KYC漏洞、反洗錢標準滞後等問題仍待繫統修復。如果美國以赦免代替改革,只會讓製度陷入更深的灰色地帶。短期看,資本市場會因此振奮;長期看,信任體繫或將被進一步稀釋。對全球加密市場而言,美國的轉向既是機會,也是風險——因為當權力重新擁抱加密,它所要求的並非技術理想,而是可控秩序。
趙長鵬的故事,因此不只是一個企業家的命運轉折,更是一場時代寓言。從理想到現實,從信仰到妥協,他的人生軌迹折射出加密世界從「去中心化神話」走向「政治依附現實」的全過程。區塊鏈技術本意是消解權力,結果卻被權力重新吸納;去中心化的理想原本追求自治,卻最終在中央赦免下獲得延續。這種歷史反諷,或許正是當代科技文明的寫照——技術不斷進步,但人類社會的權力結構從未改變。
加密世界從未真正擺脫權力的重力場。技術的自由,只存在於理論;現實的運行,依然由製度與政治決定。特朗普的赦免讓人看到,美國並非放棄監管,而是在重構監管;並非放棄權力,而是在重新分配權力。它是一場策略性的回收,而非理想的勝利。趙長鵬的重生,是資本與政治共謀下的平衡產物,而非去中心化精神的延續。
這場赦免最終留下的,是一個冷峻的結論:科技可以重塑交易,卻難以重塑權力。製度可以容納創新,卻無法被創新取代。所謂「去中心化的未來」,或許仍然要在中央的陰影之下生存。當權力的意誌可以赦免法律,資本的利益自然會重新回到政治懷抱。去中心化的夢想,並沒有死去,但它已被重新定義——從理想的反抗者,變成了現實的附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