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7月4日–全港規模最大的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於去年12月投入服務,為鼓勵業界善用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特區政府撥款30億元,通過數碼港推出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下稱「資助計劃」),資助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超算中心,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及應用,從而促進創科生態圈發展。數碼港今日(7月4日)舉辦「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專案分享會,由獲批專案代表分享資助如何透過資助計劃運用算力資源,以人工智能推動創新方案的研發、轉化及落地應用。
數碼港行政總裁鄭松岩博士表示︰「數碼港作為香港人工智能加速器,以超算中心為引擎建設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助燃創新研發及應用,賦能不同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同時,數碼港人工智能生態圈吸引海内外的領先企業落戶,並與龍頭企業促成合作,結合其在算力開發、大模型建設、演算法、數據科學等的研發實力,發揮香港基礎科研及國際化的優勢。特區政府通過數碼港推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提升科研效率及加快成果轉化落地應用,推動數字經濟及智慧社會發展,更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人工智能及創科中心。」
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冼漢廸表示:「國家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特區政府全力配合國家發展策略,撥款30億港元通過數碼港推出『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善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燃動人工智能的創新科研及轉化應用,實現更多科研突破,加快人工智能生態圈及產業發展。計劃自啟動以來共收到約20宗申請,截至今年6月底,委員會已批出約 10 個項目,研究範圍涵蓋本地大語言模型、新材料、合成生物學、醫學大模型等,總資助額約3億港元。獲批項目自今年 1 月起陸續使用超算中心服務,目前已投入服務的算力超過九成,充分反映科研及業界對算力應用的熱切需求。我們期待通過計劃融通政、產、學、研的創新力量,推動更多人工智能的創新研發及應用項目,助力香港以新質生產力,驅動本地以至國家的高質量發展。」
分享會亦邀請了獲批項目的代表分享資助計劃帶來的成果,包括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增強邊緣基礎模型以實現高級推理(又稱:端側大模型基礎能力增強與複雜推理優化框架 )」,及「基於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肝細胞癌精準治療」。其中,「增強邊緣基礎模型以實現高級推理」項目入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SAIL)首30強;以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研發的「香港音聲基座大模型」,政府部門正在試用由大模型建立的「港會通」,將語音內容轉換為文字記錄,並提煉總結(有關演示影片可於此下載)。
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教授 表示︰「團隊研發端側大模型基礎能力增強與複雜推理優化框架,利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透過組合優質的小語言模型,高效訓練大模型,減少對集中算力資源的依賴,模型生成的信息準確度亦提高28%。近期,團隊在醫療應用場景亦取得突破,通過與本港及內地最頂尖的癌症治療醫院合作,在垂直大模型及專科模型的基礎上,通過算力提升癌症治療專有領域的數據分析及本地化應用,減少治療過程中繁複測試次數,不但減低對病患的身心負擔,也節省臨床測試所需的人力資源及時間成本。」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主任郭毅可教授表示︰「HKGAI在短時間內成功研發了香港首個大模型 HKGAI V1,其中的音頻大模型善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將實驗時間從6周縮短到3周,研發效率提高了超過五成,語音識別的相對錯誤率亦減低了兩成。HKGAI已經自主研發了多項人工智能應用,從專業諮詢到文書寫作、從會議記錄到音樂創作,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多元化落地場景;並期待進一步優化模型及延伸至更多應用領域,推動政務及大眾生活智能化,以更廣泛打造香港人工智能生態。」
數碼港作為香港數碼科技樞紐及人工智能加速器,以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為核心引擎,全力構建完善生態圈,涵蓋算力、通用及專業大模型、 模型風險測評、行業應用支援、管治及倫理研討、人才培育等;同時,數碼港匯聚內地及海外人才及創新資源,在人工智能生態鏈的不同環節支持創新研發及應用,推動產業化發展。
現時,數碼港匯聚超過 400 間人工智能領先企業和初創企業,在過去一年增加超過 120 間,更引進多間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落戶,包括科大訊飛及訊飛醫療、壁仞科技、中影年年、浪潮雲、百度智能駕駛、雲迹科技、沐曦等,以及與龍頭企業百度、華為、思科、理光等促成合作,結合他們在算力開發、大模型建設、演算法、數據科學等研發能力,促進人工智能研發創新及應用。數碼港亦與金融管理局合作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超算中心提供專用平台,助力研發在風險管理、欺詐偵測、客戶互動等方面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促進金融創新及金融產業智能化轉型。同時,為了提升業界對人工智能安全應用的意識,數碼港與國際組織合作推廣安全、可信與負責任(AI STR)測評的最佳實踐。數碼港亦與七間本地大專院校簽署合作,共同促進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應用研究、加速培育初創企業,以及人才培育。同時,數碼港積極促進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的協作聯動,舉辦多達 50多場人工智能推廣活動,惠及超過 8,500 名參與人士。
###
「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參與分享專案介紹(有關項目中英文詳細介紹可於此下載)。
項目名稱 |
簡介 |
香港理工大學 「增強邊緣基礎模型以實現高級推理(又稱:端側大模型基礎能力增強與複雜推理優化框架 )」 |
項目旨在開發和預訓練針對邊緣設備優化的基礎模型,包括多模態大語言模型(MLLM)和純文本大語言模型(LLM),特別著重於增強推理能力。這些模型設計用於在智能手機和物聯網設備等計算能力受限的設備上處理文本、圖像和音頻,以支持實際企業場景中的複雜決策。預訓練階段將利用廣泛的數據集,提高模型在多種應用中的穩健性和適應性,最終目標是通過使AI技術在日常設備中更易獲取和更具功能性,推動邊緣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發展。 |
香港理工大學 「基於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肝細胞癌精準治療」 |
項目旨在建立基於多模態大語言模型(MLLM)的綜合框架,推動肝細胞癌(HCC)研究和臨床應用。項目聚焦三個相互關聯的目標:提高HCC診斷精度、發現新型生物標記物,以及開發個性化癌症疫苗。透過整合臨床記錄、醫學影像和分子特徵等多模態數據到先進的MLLM中,項目致力於提升診斷準確性和亞型分類能力。此外,項目利用先進的機器學習和計算方法,識別並驗證對HCC進展和治療關鍵的生物標記物。最終,項目透過實施新抗原發現流程和開發個性化疫苗原型,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前驗證階段。通過這些創新,本項目旨在為HCC精準醫療建立強大的研究管道,整合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臨床專業知識,改善患者治療效果。 |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 「香港音聲基座大模型」 |
多語種音頻語料庫建設 成功建立了一個包含50萬小時高質量粵語、普通話和英語錄音的大規模多語種音頻語料庫,覆蓋香港獨特三語環境中的各種口音,支持自動語音識別(ASR)、文本轉語音(TTS)和對話系統的精准訓練與微調,是政府和產業界科研及實際應用的重要基礎。 多模態模型開發:70B與685B版本 開發了70億參數和685億參數兩個版本的基礎模型,支持粵語、普通話和英語,結合本地知識和價值觀進行微調,滿足香港及海外地區多樣化需求。模型在對話、推理和音頻處理方面表現領先,已獲政府多部門採用,用於辦公輔助和公共服務。 港會通系統及一體機方案 港會通是專為香港會議場景設計的先進解決方案,主要功能包括:
三語ASR、TTS及對話系統 開發了粵語、普通話和英語的語音識別和合成系統。集成檢索增強生成(RAG),支持上下文感知和知識驅動的實時語音對話。 Hum2Song多模態歌聲生成 Hum2Song系統是多模態AI領域的重要創新。用戶僅需一分鐘錄音,即可生成個性化粵語、普通話或英語歌曲片段。系統能精准模仿用戶聲線並創作原創旋律,助力娛樂、教育及文化傳承等創意應用。 |
請按此處下載高像素新聞圖片及影片;另按此處下載數碼港園區圖片及影片。
數碼港舉辦「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專案分享會,由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冼漢廸(上圖左二)、數碼港人工智能應用總監霍露明博士(上圖右二)及獲批專案代表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教授(上圖右二)、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主任郭毅可教授(上圖左一)分享資助計劃如何透過資助計劃助力他們善運用算力資源,以人工智能推動研發人工智能創新方案的研發、推動轉化及落地應用。
數碼港行政總裁鄭松岩博士表示︰「數碼港作為香港人工智能加速器,以超算中心為引擎建設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助燃創新研發及應用,賦能不同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同時,數碼港人工智能生態圈吸引海内外的領先企業落戶,並與龍頭企業促成合作,結合其在算力開發、大模型建設、演算法、數據科學等的研發實力,發揮香港基礎科研及國際化的優勢。特區政府通過數碼港推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提升科研效率及加快成果轉化落地應用,推動數字經濟及智慧社會發展,更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人工智能及創科中心。」
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冼漢廸表示:「國家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特區政府全力配合國家發展策略,撥款30億港元通過數碼港推出『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善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燃動人工智能的創新科研及轉化應用,實現更多科研突破,加快人工智能生態圈及產業發展。計劃自啟動以來共收到約20宗申請,截至今年6月底,委員會已批出約 10 個項目,研究範圍涵蓋本地大語言模型、新材料、合成生物學、醫學大模型等,總資助額約3億港元。獲批項目自今年 1 月起陸續使用超算中心服務,目前已投入服務的算力超過九成,充分反映科研及業界對算力應用的熱切需求。我們期待通過計劃融通政、產、學、研的創新力量,推動更多人工智能的創新研發及應用項目,助力香港以新質生產力,驅動本地以至國家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教授 表示︰「團隊研發端側大模型基礎能力增強與複雜推理優化框架,利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透過組合優質的小語言模型,高效訓練大模型,減少對集中算力資源的依賴,模型生成的信息準確度亦提高28%。近期,團隊在醫療應用場景亦取得突破,通過與本港及內地最頂尖的癌症治療醫院合作,在垂直大模型及專科模型的基礎上,通過算力提升癌症治療專有領域的數據分析及本地化應用,減少治療過程中繁複測試次數,不但減低對病患的身心負擔,也節省臨床測試所需的人力資源及時間成本。」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主任郭毅可教授表示︰「HKGAI在短時間內成功研發了香港首個大模型 HKGAI V1,其中的音頻大模型善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將實驗時間從6周縮短到3周,研發效率提高了超過五成,語音識別的相對錯誤率亦減低了兩成。HKGAI已經自主研發了多項人工智能應用,從專業諮詢到文書寫作、從會議記錄到音樂創作,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多元化落地場景;並期待進一步優化模型及延伸至更多應用領域,推動政務及大眾生活智能化,以更廣泛打造香港人工智能生態。」
傳媒查詢,請聯絡︰
數碼港
姓名︰馮倩雯
電話︰(852)3166 3841
世聯顧問
姓名︰伍梓瑩
電話︰(852)2114 4972
關於香港數碼港
數碼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作為香港數碼科技樞紐及人工智能加速器,致力賦能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推動香港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發展,並助力香港成為國際人工智能和創新科技中心。數碼港匯聚超過2,200間企業,包括5間上市公司及7間獨角獸企業;三分一園區企業創辦人來自26個國家及地區,數碼港企業亦已拓展至全球超過35個市場。
數碼港以全港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人工智能實驗室為核心引擎,與多間業界領軍企業,及約400間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初創企業,共同構建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態圈。數碼港亦通過發展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區塊鏈和網路安全等科技集群,賦能多元產業發展,涵蓋智慧城市及政務、銀行金融、數碼娛樂、文化旅遊、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物業管理、建築工程、運輸物流及綠色環保等,並聚集香港最大的金融科技社群。數碼港亦獲香港特區政府委託,推行概念驗證和沙盒計劃、數碼科技應用資助、行業科技培訓及初創企業孵化,推動科技創新研發、轉化落地及商業化應用,加速社會業界的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化升級。
數碼港亦是香港主要的創業培育基地,為創業家提供資金及辦公空間,連結大型企業、投資者、科技公司及專業服務等龐大夥伴網絡,加速企業發展及拓展海内外市場,配合全方位的入駐支援服務、人才引進與培育計劃,助力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初創企業,邁向新高,成就非凡。
詳情請瀏覽:https://www.cyberport.hk/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