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數據與實體資産耦合:RDA通過封裝實體資産的運營數據(如鋼材交易數據、物流數據),提升資産的信用、透明度和可監管性。
- 區塊鏈技術支撐:利用區塊鏈確保數據真實性、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支持數據的確權、交易和融資。
- 穩定幣錨定機制:RDA作為穩定幣的底層資産,通常與法定貨幣(如人民幣)掛鈎,生成特定場景的穩定幣,如“STEEL-CNY”(鋼材貿易穩定幣)或“貨運寶CNY”(物流穩定幣)。
- 人民幣(CNY):RDA穩定幣多以人民幣為錨定貨幣,如“STEEL-CNY”和“貨運寶CNY”,旨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特別是在大宗商品和跨境貿易領域。
- 美元(USD):部分RDA穩定幣可能錨定美元,以適配國際市場結算需求,但人民幣錨定是主要趨勢,反映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戰略佈局。
- 其他貨幣:在特定區域(如東南亞),RDA穩定幣可能支持本地貨幣兌換,通過跨鏈技術實現多幣種互操作,但仍以人民幣為核心。
- 金融機構:如浦發銀行,基於鋼材交易數據RDA發行“STEEL-CNY”穩定幣,負責儲備管理和合規審計。
- 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作為RDA範式的提出者和運營平台,協調數據資産的確權、標準化和交易,聯合企業發行場景化穩定幣。
- 産業鏈企業:如中遠海運等物流企業,基於自身運營數據(如貨運數據)封裝RDA,發行物流穩定幣,優化供應鏈金融。
- 技術提供商:區塊鏈技術公司(如螞蟻鏈、百度超級鏈)提供底層技術支持,確保RDA的數據真實性和交易安全性。
- 數據資産標準化不足:RDA缺乏統一的定價體係和法律確權框架,數據價值波動性較大,影響穩定幣信用。
- 技術門檻:RDA需解決數據孤島和隱私計算問題,依賴第三方審計驗證數據真實性,技術復雜度高。
- 監管壓力:全球穩定幣監管趨嚴,如香港《穩定幣條例》要求持牌經營和足額儲備,内地對人民幣穩定幣的監管框架尚在完善。
- 市場規模:RDA作為RWA的衍生市場,預計隨數據服務和交易規模增長,到2035年RWA市場或達30萬億美元,穩定幣市場預計2030年達2.5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80%。
- 政策支持:中國國家數據局推動可信數據空間試點,RDA作為核心範式受政策驅動,上海數據交易所計劃2025年實現5000個數據産品掛牌。
- 人民幣國際化:RDA穩定幣助力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數據要素市場中的應用,專家建議通過香港先行先試,優化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效率。
内容來源:TECHU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