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30日美股盤後,$微軟(MSFT.US) 公佈了截至9月底的2026財年1季度財報。整體上,本季微軟業績不俗,幾乎沒有缺點,各項指標普遍好於預期。問題在於作為最被一致看多的標的,市場對微軟的期待非常高。可以說,需要大幅度的超預期,才能再讓市場感到驚喜。且本季核心Azure增速並未好於買方預期,讓市場對微軟本季業績反應平平。
1、Azure沒有意外之喜:最受關注的Azure業務,本季營收同比增長40%,剔除匯率影響增速則為39%,不變口徑下和上季增速一致。
雖然相比公司指引的不變匯率下約37%的增長更好,但業績前賣方對Azure增速的預期已拉高到39%~40%,而更樂觀買方資金的預期增速還要再高1~2pct左右。因此,Azure本季表現並算不上超預期的強勁。
考慮到前兩個季度Azure大超預期實際更多是來自非AI需求的「異常」強勁拉升,結合一些賣方報告中的看法, 非AI需求在此基礎上繼續上拉也確實容易。同時,OpenAI與Azure的綁定程度有所下降,對Azure AI相關收入的拉動效果可能也有所走弱。這兩個因素都可能是導致Azure沒有意外之喜的原因。
2、提價帶動下,Office業務保持不錯增長:生産力板塊中主體的Office業務,包括企業版和消費版Office 365,本季都是靠客單價提升對沖了用戶量增長的放緩,維持了不錯的增長。
具體來看,重要性第二的商業微軟365雲服務本季收入增長了17%,可變和不變匯率下都較上季小幅收窄了1pct,表現平穩。其中訂閱坐席數量同比增加了7%,較上季度持平。而平均客單價則同比上漲超10%。
類似的,消費者M365業務,歸功於今年1月份對消費版Office在12年來首次提價的利好(幅度達30%~50%左右),同樣在用戶量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收入增速卻提速到28%。
3、Capex再度爆拉:本季微軟Capex(包括租賃)支出達到了349億,環比上季度再度拉高超$100億,再創歷史新高。盡管市場已普遍預期微軟本季的Capex支出會再度上調,預期放到了300億左右,實際仍大超預期。
結構上,公司表明本季Capex中近一半投入到了GPU和CPU等短生命期設備上,微軟開始進入對芯片的拉貨高峰期。此外,本季租賃資本支出也高達111億,同比高增71%,在數據中心等長生命資産上,微軟也更多選擇對外租賃,而非自建。
這對上遊的芯片公司,和提供數據中心租賃的服務商都是利好信號(的驗證)。
4、整體業績收入、利潤雙超預期:匯總各板塊表現,微軟集團整體本季度營收$777億,同比增長18%,趨勢上相比上季大體平穩、略微有提速。雖然沒有特別驚喜,但相比公司給出的指引和賣方一致預期,還是明顯超預期的。
利潤表現則更出色,提效和控費對沖了折舊導致的毛利率下滑,本季度微軟整體經營利潤率整整同比走高了2.3pct。最終經營利潤$380億,同比增長了24%,大幅跑贏營收增速。
5、領先指標暴漲,但可能有「泡沫」: 當季業績不錯外,領先指標上,本季新簽企業合同金額同比暴漲112%,帶動待履約企業合同餘額增速也拉高到了51%,環比上季增多240億。
不過,雖然前瞻指標看起來非常強勁,但也是主要歸功於OpenAI和Azure簽訂的大額承諾合同(不包括幾天前簽訂的$2500億承諾)。考慮到OpenAI四處簽訂框架性的大訂單,但自身當前造血能力有限,對中長期内這些訂單能否實際完全轉化,海豚還是保持一定謹慎,不能「太當回事」。
6、提價、提效、控費共同帶動利潤率提升:在Capex持續拉高的情況下,本季微軟利潤率能超預期不降反增。背後歸功於微軟近期在多項業務綫上的提價,AI幫助下全公司層面經營效率的提升,以及良好的控費。
本季微軟的毛利率為69%,雖然確實同比下降了0.4pct,但比彭博預期高出了整整1.5pct。同時,經營三費合計同比增長僅4.9%,相比上季的5.8%繼續收窄,也遠低於營收和毛利潤約18%的增速,從而費用率佔收入比重同比來看被攤薄了整整2pct。

海豚觀點:
1、當季表現幾乎缺點
概括來看,微軟當季的業績表現基本沒有缺點。雖然也可以說沒有特別超預期的表現,但收入和利潤增長雙雙高出賣方一致預期,利潤率更是不降反增,帶動利潤增長跑贏收入。
核心業務上,Azure增長繼續小幅提速,M365業務也靠著提價對沖用戶增長放緩,保持著不錯的增長。雖然前瞻指標包含一定來自OpenAI的「水份」,但新簽訂單和未履約餘額增長都相當強勁的增長也是客觀事實。
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微軟本季業績都沒有明顯缺陷,仍是第一流的穩健交付能力。
2、下季度指引繼續平穩
對於下季度業績,微軟的指引則一貫保持穩健乃至有些保守的態度:
1)營收上,公司指引的總營收中值同比增長15%,相比上季給出的指引大體持平。三大板塊各自指引的增速,同樣大體與上季的指引接近。換言之,公司預期後續的業務增長趨勢和相比當前至少是保持平穩的。
2)利潤率上,公司指引下季度的經營利潤率為45.3%。即便按微軟的保守預期,經營利潤率相比去年同期也僅收窄0.2pct。則大概率意味著下季度實際的利潤率依然會同比走高。換言之,下季度微軟的業績趨勢大概率還是收入增長穩健,而利潤則繼續跑贏的情況。
3、前瞻動態
1)近幾日OpenAI和微軟這一對整個AI行業擁有巨大潛在影響的合作方間的談判,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只說結論,隨著OpenAI和微軟關係的降溫,沒了OAI的排他性獨家支持,後續微軟可能要像Google、Meta和Amazon一樣,需要更多的依賴於自身在AI相關功能或服務上的研發能力。這意味著微軟雲業務目前在AI領域上的絕對領先地位可能會有所動搖。這或許是給不太好的中長期信號。
由於涉及内容較多不便都放在摘要内,更多請見正文部分的第一小段。
2)另一個影響中短期業績的動態是,微軟自25財年4季度(自然年2季度)開始對多項業務進行了普遍10%~20%左右的提價。包括生産力流程板塊下的PowerBI,M365 on-prem和Dynamic 365,用以對沖M365等業務量坐席增長見頂放緩的影響。
此外,微軟自11月開始削減其給雲業務合作方/分銷方提供的價格折扣,預期等效於提價雙位數%。換言之,在提價紅利期度過前(至少1年),對微軟的雲計算和生産力流程板塊的增長會有支撐。
4、估值角度:由下圖可見微軟近5年多來,股價對應前瞻單股盈利的估值區間大約在25x~35x的區間内波動。期間整體的宏觀情緒、市場對AI的樂觀程度,以及微軟的業績趨勢好壞都會影響估值在這個區間内波動。
我們直接按2年後27財年的業績為基準,按照海豚相對樂觀的利潤預期(比市場一致預期高10%左右),微軟業績前市值對應約30x PE。即便從這個角度看,微軟的估值仍算不得便宜,無疑包含市場對微軟在這輪AI浪潮中受益確定性所給出的溢價。
對這個估值水平和溢價是否合理,海豚無意去評判,需各位投資者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來看。海豚能給出的看法是,微軟在中期視角内,無疑仍是美國AI産業鏈内,確定性和執行力最強的公司之一。雖然其營收和利潤增長算不上很高,但也勝在足夠穩健和很少讓人失望的交付能力。
雖然如前文所述,其原本靠OAI獲得的在AI領域内的先發和領先優勢可能有所消減,其在不低的估值下,可能並不能帶來大幅跑贏市場的超額回報。但對更追求穩定,能得到AI行業整體平均回報的投資人而言,微軟仍可以算最優的選擇其中之一。

以下是財報詳細點評:
一、OpenAI和微軟的
1、新的合作條款有哪些改變?
先簡要概括下,本次OpenAI (OAI)和微軟新簽訂的合作關係的主要内容和變化點:
1)在將OpenAI的運營主體,由「有限盈利」模式轉變為盈利為目的公眾公司後,微軟持有新主體約27%的份額。按最新一輪融資OAI約$5000億的估值,即微軟獲得了價值約$1350億的股份和對OAI運營主體27%的利潤/虧損歸屬權。意味著,「有限盈利」模型下,原先微軟能從OAI獲得的利潤上限為其投總投資額($140億以上)8x的限制解除了。
2)微軟對OpenAI模型的使用權延遲至2032,且即便在AGI(人工智能)實現後該權利也不會被撤銷。原先合約下,微軟並不無條件擁有實現AGI後OAI模型的使用權。
3)微軟和OAI都擁有獨立或與其他第三方合作,各自研發AGI等權利。
4)OpenAI開發出的任何API功能仍僅能獨家在Azure這唯一雲服務平台上提供。
5)OAI允許向其他雲服務商採購算力,且微軟不在擁有首先供應算力的權利。但OpenAI與微軟簽署了約$2500億的雲服務合同(期限未知)。即OAI不會全部轉移走在Azure上的算力需求。
6)微軟分享OpenAI全部收入的比重,據媒體報道可能由原來的20%,下降到了10%以下。(上述所有比例都是由媒體報道的,並沒有官方的確認)

2、微軟和OAI「愈行愈遠」的原因和影響?
延展開來看,近期OpenAI與微軟的反復拉扯和此次簽訂新合約背後的綫索主要有2條:1)是OpenAI自身有將其運營主體由原先的公益性/非營利性的組織架構,調整為盈利性組織的訴求。以便後續更方便進行融資乃至上市,也能為其股東、管理層、員工帶來更多的財富收益。
2)海豚認為OAI和微軟之間從原先緊密合作到「漸行漸遠」背後的另一原因,則是OpenAI與微軟就中長期内算力建設規模和節奏上,存在巨大分歧,
微軟並不那麼願意配合OAI「激進和樂觀」的設想,大量建設其所需要的算力設施,並為了OAI承擔過於沉重的Capex支出。(匯總OAI的各類合作,總體量可能達30GW以上)。
而從OAI的角度,則可能是诟病微軟上綫算力的節奏太慢,成為了OAI發展的瓶頸和拖累。因而OAI抛開微軟,直接與Oracle,AMD,Coreweave,Nvidia和Broadcom等一眾雲服務或芯片商合作,簽訂了一係列算力供應合同。
雙方各有「小心思」且相互間對雙方都有不滿的情況下,漸行漸遠也並不意外,反而是情理之中。
3、新的合作協議簽訂有什麼影響?
最顯然的無疑是,OpenAI與微軟的綁定不再那麼強。原本OpenAI是為了Azure AI收入的最大單一客戶,後續OpenAI對Azure營收增長的貢獻可能會有所減少。對應的,微軟後續在AI相關收入上的增長會更依賴於自身的能力,包括旗下各類Copilot業務,以及開拓OAI以外企業AI雲計算的需求。
而從OAI的角度,根據新聞報道,作為向微軟讓渡部分利益的交換,OAI需要向微軟支付的收入分成比例很可能有所下降,能幫助OAI節省相當規模的現金流,據報道可能達$500億左右。對於四處簽訂了數千億美金體量合同、相當需要資金的OAI而言,也相當重要。
4、OpenAI對微軟財報的影響在哪?
最後一個問題是,與OpenAI的合作對微軟的財報在哪些方面有多少影響?分兩個角度看:
1)作為OpenAI的大股東之一的角色,微軟應當按其持股比例確認OpenAI産生的利潤/虧損。這一部分被確認在微軟的其他損益項中。
剔除其他損益中來自投資/利息損益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在F1Q24~1Q26的兩年間,由虧損僅略超1億,大幅增長到單季虧損約49億。反映了微軟確認OAI虧損的快速擴大,對微軟整體淨利潤的拖累也越發明顯。
按照微軟當時持有OAI約30%~40%的份額,可推測出OAI的單季虧損可能已接近$150億,且應當還會繼續擴大。

2)在收入角度,OpenAI對微軟的影響則更加復雜。首先OAI産生的推理成本,會記入Azure的營收。而OAI的訓練成本則會資本化記入微軟資産負債表中的無形資産中,會以攤銷折舊的形式影響微軟的營收報表。
另外,因OAI和微軟的收入分成協議,OAI所有收入的一部分(據報道原先為20%,新合約後可能會有所下降),也會被記入微軟的收入。
結合外行的測算,OAI推理給Azure帶來收入+給微軟的收入分成(不包括Azure自己賣OpenAI API,以及Copilot相關的收入)合計年化大約在$100億左右,佔微軟集團整體AI相關收入(不僅是Azure AI)的一半或更多些。
由此可見,OAI在營收和利潤/虧損角度,對微軟的業績都有不大不小的影響。目前來看,隨著OAI和微軟綁定的放松,後續微軟AI相關、尤其Azure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應當會有所減弱。同時,OAI導致的記在微軟其他收益中的虧損大概率也會繼續放大。不過也需要記得,微軟確認OAI産生的虧損總額僅限於其投資於OpenAI的資金額。據先前的報道,其確認虧損的上限可能在$140億或更多些。
二、財報披露口徑變化概覽
25財年開始微軟對財報披露的部門結構做出不小的調整。整體的調整思路是把面向企業的各類365服務,包括Commercial Office 365, Windows 365和Security 365,全部從各自原板塊調整到生産力&流程(PBP)大板塊下。在25新財年首次調整時,海豚投研對此已較詳細的解讀,就不在每次財報中重復筆墨。下圖簡要概括了此次調整的變化。對口徑調整更詳細的看法請見1Q25點評。

三、各板塊表現:全面好於預期,但Azure沒再有意外之喜
1.1 Azure依然優秀,但沒再驚豔
首先市場最關注的Azure業務,本季營收同比增長40%,剔除匯率影響增速則為39%。後一口徑下和上季基本一致,名義增長提升受益於匯率順風。雖然相比公司上季指引的不變匯率下約37%的增長,實際表現依舊更好。但在前兩個季度分別達3pct和4pct的beat後,市場對Azure的預期和阈值已大幅拉高。
業績前賣方對Azure增速的預期在39%~40%,而買方資金的預期則還要高1~2pct。因此,相比市場真實的預期,Azure本季並沒有真正的意外之喜。
雖然公司不再披露Azure中AI和非AI部分各自的貢獻。但結合業績前的一些賣方報告,前兩個季度Azure大超預期實際更多是歸功於傳統需求的反彈 (AI貢獻的增速雖在提升,但是預期之中的)。而近期傳統需求雖仍然不錯,但非AI需求繼續超預期向上拉動的可能性也不大。
同時,近期OpenAI與Azure的綁定程度下降,其對Azure AI相關收入的拉動效果可能也有所走弱。

整體上,因Azure的增速環比提速1pct,且Azure外服務器産品的收入增速也扭跌轉升,智慧雲板塊本季整體收入$309億,同比增長28%,好於市場預期2.4%。

1.2 全面提價對沖用戶量增長放緩,生産力板塊繼續平穩
細分業務中重要性和關注度排名第二的商業微軟365雲服務(Microsoft 365 Commercial Cloud)本季收入增長了17%,可變和不變匯率下都較上季小幅收窄了1pct,表現平穩。
從量價角度來看,1)本季商用M365的訂閱坐席數量同比增加了7%,增速較上季度持平;2)平均客單價的同比漲幅則從上季的11.3%收窄到10.4%。
兩者結合來看,在Office的用戶滲透趨於飽和,用戶量增長難有看點的情況下,前文提及的近期在Office多個産品上的提價,維持了Office業務仍不錯的增長。本季的增速波動,也正是由於同比角度提價幅度的小幅變化。


生産力板塊中的其他業務, LinkedIn的收入增速在低位保持平穩,而Dynamics的增長在上季的「暫時」高點後也再度回落,沒有特別值得關注之處。
而消費者M365業務的增速本季則繼續提速到28%。和企業M365的情況類似,本季消費用戶量同比增長也相比上季放緩了1pct到7%,近幾個季度的收入加速增長同樣主要歸功於今年1月份對消費版Office在12年來首次提價的利好(幅度達30%~50%左右)。

整體上,雖然核心商用M365業務增長平穩中略降,但在消費M365強勁提速增長的拉動下,本季生産力流程板塊的整體的營收增速為16.6%,較上季小幅提速,且同樣小超彭博預期2.3%。

1.3 個人業務:沒有指引的那麼差
在完全渡過了並表動視暴雪的影響期後,更多個人計算板塊的增長開始回歸常態。本季度營收增長4%,沒有公司先前指引的會負增長那麼差。但維持在低個位數的增速,意味著仍沒有值得特別關注之處。

具體來看:1)主要的改善點在Windows和硬件板塊的收入有所提速到5%,根據公司的解釋,主要是歸功於Win10臨近終止服務期,Windows需求的集中釋放,此部分收入同比增長了18%。
2)廣告收入剔除買量之後的增速為15%,環比略有放緩,但大體平穩。面對OpenAI和Google等對手的競爭,Bing並沒有亮眼之處。
3) 遊戲板塊則因Xbox主機銷售不佳的拖累,收入跌入負增長

四、Capex投入再度暴漲
雖然業績前,市場已普遍預期微軟本季的Capex支出會再度上調,賣方一致預期放到了300億左右。然而實際Capex(包括租賃)支出達到了349億,環比上季度再度拉高超$100億,再創歷史新高。
結構上,如同公司先前的聲明,先前公司Capex更多是用於數據中心物業等長期資産,近期則更多會投到短生命期的設備上。據公司聲明本季Capex中近一般是投入到了GPU和CPU等短生命期設備上。表明微軟開始進入對芯片的拉貨高峰期。
此外,本季微軟的租賃資本支出也高達111億,同比高增71%,使得總Capex支出和現金Capex支出有很大的差異。這則體現出微軟在數據中心等長生命資産上,更多採用對外租賃,而非自建的。
這對上遊的芯片公司,和提供數據中心租賃的服務商都是利好信號(的驗證)。

五、新簽合同金額暴漲,但也是OpenAI的「大單」
匯總上述各板塊表現,微軟集團整體本季度營收$777億,同比增長18%,趨勢上相比上季大體平穩、略微有提速,但相比公司上季給出的指引和彭博一致預期的15%,是明顯超預期的。

除了當季營收增長不俗外,本季公佈的領先指標同樣不俗,不過主要也是因來自OpenAI的長期大訂單。考慮到OpenAI四處簽訂框架性的大訂單,但自身當前造血能力有限,對中長期内這些訂單能否實際完全轉化,海豚還是保持一定謹慎態度的。換言之,對這類主要因OpenAI産生的「異常」大單,而不是由眾多客戶共同拉動的常態下訂單增長,不能「太當回事」。
具體來看,本季新簽企業合同金額同比暴漲112%,公司表示主要是OpenAI向Azure簽訂的使用承諾合同(其中不包括幾天前簽訂的$2500億承諾)。
因此,待履約企業合同餘額本季增速也拉高到了51%,達$3920億,環比上季增多了240億。平均合約年限在2年左右,換言之,僅考慮目前已有的未履約企業合同,就能確保後續每年近2000億的收入。


六、提價、提效、控費對沖高額Capex,利潤率不降反升
相比不錯但不算特別驚喜的營收表現,本季微軟在成本費用和盈利表現則更加優異,市場預期因Capex和折舊增漲導致毛利率收窄的情況並沒那麼嚴重,而出色的費用優化則讓經營利潤最終不降反增。
1)首先毛利上,本季微軟的毛利率為69%,雖然確實同比下降了0.4pct,但比彭博預期高出了整整1.5pct。結合公司的解釋,公司在生産力和雲服務多項業務綫上的提價,以及整體經營效率的提速,對沖了更高折舊的影響。
2)費用角度,微軟本季的營銷、研發和管理費用三費合計同比增長僅4.9%,相比上季的5.8%繼續收窄,也遠低於營收和毛利潤約18%的增速,因此費用率同比來看被攤薄了2pct。具體來看,營銷費用零增長是主要功臣,而研發和管理費用則都同比增長了約8%。


3)整體上,由於對經營費用的控制擠出的利潤率遠多於毛利率的下滑,本季度微軟整體實際經營利潤率整整同比走高了2.3pct。最終經營利潤$380億,同比增長了24%,大幅跑贏營收增速。
不過由於OpenAI導致的其他虧損高達49億,微軟本季的淨利潤的同比增速就僅有13%了。
4)分板塊來看,本季各個板塊的利潤率全面環比走高。其中承擔了最多Capex和折舊的智慧雲板塊也靠著優秀的控費,經營利潤率環比提升了2.7pct。而因提價和業績觸底的生産力與個人計算板塊,在毛利率上就是同比提升的,再疊加優秀的控費,經營利潤率提升的幅度就更高了。



<正文完>
海豚投研過往【微軟】研究:
財報點評
2025 年 7 月 31 日紀要《微軟(紀要):1Q 資本支出 $300 億,全年支出前高後低》
2025 年 7 月 31 日點評《Azure 增長無極限?微軟無愧 AI 總龍頭》
2025 年 5 月 1 日紀要《微軟(紀要):維持 Capex 指引不變,4Q 仍有供給瓶頸》
2025 年 5 月 1 日點評《Azure 再度雄起,微軟重回 AI 頂梁柱》
2025年1月30日紀要《微軟:當前投入 vs 未來前景是所有 AI 玩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2025年1月30日點評《微軟: 骨感現實和宏大願景間的 「錯位」》
2024年10月31日電話會紀要《微軟:什麼制約了 Azure 的增速?》
2024年10月31日點評《微軟: AI 只見 「花錢」 不見 「回錢」》
2024年07月31日點評《微軟:大力沒奇迹,AI 夢擱淺?》
2024年07月31日電話會紀要《微軟:怎麼把握 AI 的投入節奏》
2024年04月26日財報點評《微軟: Azure 扛起一切,妥妥美股 「定海神針」》
2024年04月26日電話會紀要《微軟:AI 投入要花多少?》
深度研究
2023年7月5日《AI「再造」 一個微軟? 沒那麼容易》
本文的風險披露與聲明:海豚投研免責聲明及一般披露
内容來源:長橋海豚投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