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說AI】AI下半場:普通人的創業機會

|
AI創業現在有個很明顯的趨勢,巨頭在主賽道上越跑越快,留給後來者的空間越來越窄。
2025 年才剛過半,美國就已經有至少 25 家 AI 公司拿到了超 1 億美元的融資,其中 OpenAI 、Anthropic 和 xAI 這三家公司,加起來就融了 535 億美元。
這些巨頭拿著錢瘋狂砸向大模型和通用 AI 應用,你要是還想在這條路上跟他們硬碰硬,基本就是自尋死路。就像OpenAI更新多模態生圖功能、AI搜索後,一批專注類似功能的創業公司瞬間失去競爭力,就是最直接的教訓。
但換個角度看,巨頭跑得越快,周邊的機會反而越多。
看下那些給大模型做配套的公司,其實活得都挺滋潤。比如做 GPU 雲服務的 Lambda,一輪融資就拿了 4.8 億美元,估值 25 億美元;搞數據標注的 Snorkel AI,估值也到了 13 億美元。還有 EnCharge AI,專門研發 AI 芯片,也融了1 億美元到手,估值穩定在 4 到 6 億美元。
這些公司不去跟巨頭比誰的模型更強,就盯著算力、數據、芯片這些基礎設施環節,把自己變成巨頭生態里的必需品。就像建大樓,巨頭蓋主體,他們就負責打地基、供建材,雖然不顯眼,但缺了誰都不行。
除了給巨頭當供應商,垂直領域的細分應用里也有很多機會。
AI 編程工具領域的 Anysphere 就是個例子,他們做的 Cursor 編輯器,專門優化程序員的工作流,拿下了9 億美元融資後,估值快到 100 億美元了,連 OpenAI 都想收購他們。這說明什麽?哪怕是巨頭眼皮子底下的開發者工具,只要能把某個具體場景磨到極致,照樣能跑出估值。
在餐飲行業,星巴克的 Deep Brew 系統用AI把效率、體驗和成本三點連成一套閉環,撐起了星巴克超過30%的ROI提升;
效率、體驗和成本
而百勝中國則另辟蹊徑,依托十余年數字化積累的細粒度業務數據,推出餐廳營運智能體 “Q 睿”,覆蓋排班、盤點、自動訂補貨等 20 多個內部運營場景,2024 年推動其經營利潤率提升至 10.3%,核心經營利潤增長 12%。盡管這兩家企業聚焦了不同環節,但都證明了AI在餐飲行業的落地並不一定要是顛覆式創新,只要紮根具體場景解決實際問題就能創造價值。
再來看醫療、法律這兩個具體的行業,AI 應用已經開始實實在在賺錢了。
Abridge 做臨床對話記錄和病例生成,估值 50 億美元;Hippocratic AI 專注醫療大模型,B 輪融資 1.41 億美元,估值 16 億美元。法律領域更猛,Harvey 一輪融了 3 億美元,估值 50 億美元,他們沒做什麽通用法律服務,就是把 AI 嵌入律師的案例檢索、合同分析流程,解決的都是那些重覆又耗時間的活。
而在教育領域,AI 時代最明顯的變化是,知識獲取的門檻被徹底拉平了。以前要翻遍圖書館才能找到的答案,現在對著 AI 隨口一問就能得到。這時候再比拼誰記住的知識點多,意義已經不大了。真正的競爭力,會落在誰能把知識變成創造力,誰能在覆雜問題面前快速找到解決路徑。而這些能力,恰恰依賴於孩子底層的認知模式、思維習慣和學習策略。這也是為什麽,圍繞“AI 能力測評”的賽道正在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不少公司走出了自己的路,國內的麥思AI就是在沿著這個方向深耕。
這些公司的共同點是,不追求技術有多強,就盯著行業里的具體痛點死磕到底。
當然還有些看起來冷門的領域,其實機會也不少。
比方說做 AI 視頻編輯的 Runway,融了 3.08 億美元,估值 30 億美元,他們不是做全民都能用的剪輯軟件,而是專攻視頻生成的細分功能,比如一鍵生成特效、自動剪輯片段,剛好戳中內容創作者的需求。AI 語音生成公司 ElevenLabs 也是,專注於讓 AI 聲音更自然,1.8 億美元融資,估值超 30 億美元,現在很多播客、有聲書制作都離不開他們的工具。
國內也有類似的例子,有個團隊做了個特別簡單的產品 —— 一張能貼在手機背後的金屬卡片,帶幾個麥克風,接上 GPT,開會時能自動生成紀要,還能區分說話人。技術上沒什麽顛覆性創新,但就把收音效果、角色分離這些細節磨到極致,去年在美國年入 7000 多萬美元,在國內中小企業里也慢慢鋪開了,因為它解決了開會記筆記分心、事後整理耗時間的實際問題,巨頭看不上這種 “小生意”,反而成了創業者的機會。
甚至連模型測評這種偏門領域都有機會。
LMArena 才剛起步,做的是給 AI 模型排名打分,就這也拿到了 1 億美元種子輪融資,估值 6 億美元。因為大模型越來越多,企業選模型的時候需要第三方評估,這個需求以前沒人重視,現在已經成了香餑餑。
量子 AI 和 AI 軍事這些更前沿的領域,也有資本在悄悄下注。SandboxAQ 做量子 AI 的企業級服務,融資 4.5 億美元,估值 57 億美元;Shield AI 搞 AI 防務科技,2.4 億美元融資到手,估值 53 億美元。這些領域技術門檻高,巨頭布局慢,反而給了初創公司深耕的時間窗口。
說到底,現在的 AI 創業的下半場,拼的不是誰能造出更牛的大模型,而是誰能把 AI 用到別人沒注意到的地方。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之前就說得很直接:別想著再造一個 ChatGPT,用現有的平台能力去挖那些 “還沒人做” 的場景。你看那些拿到大融資的公司,要麽是給巨頭的大模型搭架子,要麽是鉆進某個行業的細分場景里解決具體問題。
作為普通創業者,不要總想著靠技術構建護城河,而是要“雙手沾泥”去做那些苦哈哈的工作。像是為中小企業做AI賦能就是典型例子,需要深入企業的辦公、生產流程,一個一個地找到提效點,用定制化的AI方案解決問題。這種工作沒辦法標準化,巨頭也不屑於做,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這正是形成競爭力的關鍵。
更何況,隨著“百模大戰”這股熱潮過去,資本現在也變聰明了,不再光看技術PPT,而是想看產品能不能賣出去、用戶會不會持續用。所以對想下場的創業者來說,思路得變一變:別盯著巨頭已經占住的地盤,而是去那些他們嫌麻煩、看不上的細分領域找找機會。不管是給 AI 模型做測評,還是給醫生、律師、老師做小工具,甚至是優化某個工廠的生產報表,只要能解決真問題,就有機會。
AI 的下半場,不是比誰的盤子大,而是比誰紮得深。
FINMETA
香港Web3生態服務商
官方網站:www.finmeta.com.hk
公眾號、視頻號:FINMETA
X.COM:https://x.com/FINMETA_NEWS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FINMETA_NEWS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627654383/channel/collectiondetail?sid=652860
【線上社區】
TG group:https://t.me/finmeta_web3
WhatsApp group:https://chat.whatsapp.com/IgMyxP1ssiO0k212SJJ9U5
Discord group:https://discord.com/invite/vrBdf6YGP3
【線下空間】
Web3 Space:https://www.finmeta.com.hk/en-us/field
地址:香港金鐘道95號 統一中心 2001
Room 2001,Unity Center ,95 Queensway, Admiralty, Central District, Hong Kong Isl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content published by FINMETA are exclusively owned or held by FINMETA and related rights holders. Any use such as reprinting, excerpting, copying and mirroring is prohibited without permission. If you are willing to reprint,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info info@finmeta.com.hk finmeta.com.hk and obtain written confirmation and authorization before repr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