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illa,Castle Labs分析師
編譯:Tim,PANews
穩定幣正在主導市場,逐步滲透至傳統金融領域和零售市場。例如南美部分國家的超市已開始直接以美元穩定幣(USDT)標注商品價格。其應用場景真實存在,在支撐這種擴張趨勢時,可能需要尋求新型基礎設施的支持。
近期我們看到關於穩定幣相關鏈的消息,比如Plasma和Stable。
- 他們是什麼項目?
- 他們有什麼區別?
- 他們不可或缺嗎?
穩定幣專有鏈的興起
Plasma和Stable的設計目標,在於實現更快、更廉價、更具擴展性的穩定幣轉賬功能。其核心理念是吸引流動性,從那些效率較低但仍保有大量穩定幣的舊網絡中吸收資金。
雖然這兩個網絡存在一些根本差異,但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可能更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強的共同點在於USDT,它是兩者共同的核心樞紐。
更具體地說,兩者都整合了USDT0。這是USDT的抗碎片化版本,可通過LayerZero 在不同區塊鏈網絡間原生兌換,目前主要基於Arbitrum網絡且正持續擴展至新興公鏈。對終端用戶而言,其使用體驗與常規USDT無異。
Plasma
Plasma是作為比特幣側鏈構建的,這意味著它通過錨定機制繼承比特幣的安全性,但維持自身獨立的共識機制。簡而言之,惡意攻擊者需攻破比特幣才能篡改Plasma歷史記錄,但比特幣本身並不驗證Plasma的區塊。
此係統專為每秒數千筆交易和約1秒的最終確認而設計,非常適合快速轉移美元穩定幣USDT。但相較於普通區塊鏈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基礎USDT轉賬完全無需GAS費。那麼其盈利模式是什麼?答案是:網絡中對其他所有操作均收取GAS費,通過免費轉賬吸引用戶形成規模效應後,用戶激增將帶動需要付費的鏈上操作量提升,這正是其利用二階效應創造收益的運營策略。
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當涉及手續費時,用戶可選擇使用USDT或比特幣支付。該平台完全兼容EVM,開發者可輕松部署以太坊應用。由於平台獲得Bitfinex交易所和Tether公司的雙重支持,因此重點支持USDT和比特幣的特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Stable
Stable採用了一種不同的實現方案。它是獨立的第一層網絡,而非側鏈,並採用自主研發的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共識機制。與Plasma類似,Stable同樣兼容EVM。USDT穩定幣的轉賬Gas費用為零,而其他所有鏈上操作的費用仍需要支付。關於 Gas費用的關鍵特性是:僅接受USDT作為支付貨幣。
Stable由Bitfinex和USDT0提供支持。該公司從一開始就聘請了Tether首席執行官Paolo Ardoino擔任顧問,這充分說明其聚焦於流通中的主要穩定幣USDT的定位。
此外,他們似乎更關注企業、機構客戶,詳細内容稍後再討論。
隱私策略
兩家網絡都非常關注隱私保護。雖然具體情況尚不清楚,但Plasma提及的Shielded交易理念與Stable採用的保密轉賬技術,其設計初衷都是在保持合規的前提下守護交易隱私。
總體而言,目前關於這兩類基礎設施之間確切的信息並不多。除了上文已闡明的技術區別之外,據悉Stable平台還將增加更多機構友好型功能,例如:
企業專屬區塊空間服務:為企業提供專屬區塊空間。這意味著無論網絡是否擁堵,都能確保交易速度穩定,費用不會激增。
USDT轉賬聚合器:將多筆USDT0轉賬整合處理以提高處理速度、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為止,他們有真實用例嗎?
在市值1583.04億美元的USDT中,有49.27%是通過波場網絡流通的。這條鏈現在還有人用嗎?新公鏈的生態係統發展得比它完善多了。
然而,它最初確實是最便宜和最高效的選項。因此Tether始終利用該鏈鑄造和轉移資金。但波場公鏈的設計初衷並非為此。更關鍵的是,Tether並未深度參與該鏈生態,僅僅是用戶而已。若失去對USDT的主導權,將是壓垮波場的最後一根稻草。考慮到該鏈缺乏可持續生態,這種結局必將發生。
像Plasma和Stable這類鏈的核心策略,正是瞄準那些DeFi基礎薄弱的生態體係進行流動性吸納。其目的並非剿滅競爭對手,而是通過構建以USDT支付和商業結算為核心的樞紐,特別是憑借免費轉賬的優勢,超越那些效率低下的鏈生態並非難事。由此吸引的流動性將自然帶動用戶與資本湧入,進而催生全新的DeFi協議,最終構築起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生態係統。
這一切可能會催生類似新的SWIFT體係,專門服務於穩定幣,在這裡Tether不僅發行穩定幣,更將成為支撐貨幣價值與底層基礎設施的雙重基石。憑借USDT的規模優勢,Tether得以從中獲益,而Plasma、Stable則能充分享受其網絡上資金高速流轉帶來的紅利。
不可否認,其他區塊鏈生態係統也絕不會因此被遺忘。專注於借記卡支付和法幣兌換通道等核心功能的Solana、聚焦DeFi領域的以太坊及其二層解決方案,以及那些具備特定應用場景的新興鏈,都可能繼續蓬勃發展。
Plasma近期進展
盡管這不代表長期可持續性,但短期熱度已通過Plasma公開代幣銷售獲得充分驗證,認購限額内存款總額已達10億美元。這意味著該鏈上綫時,將在穩定幣流通量排名中位列第12。
此外,Plasma已推進多項合作,例如:
- Yellow Card:專注於非洲地區的USDT轉賬服務。
- BiLira Kripto:將土耳其裡拉與穩定幣連接,實現跨境支付。
- Uranium Digital:將大宗商品交易帶入鏈上。
- Axis:推出生息型合成美元 (xyUSD)。
- Curve與Ethena等
我們也將等待Stable的後續發展。
結語
並不是說這類項目一定能實現産品市場契合度。實際上,"穩定幣鏈"的概念可能只是精巧的營銷策略:既為USDT制造聚光燈效應,又以零Gas費為噱頭制造熱度。這本質上是在為吸血鬼攻擊鋪墊舞台,只不過它並非憑空創造代幣激勵(如SushiSwap模式),而是通過免除用戶交易成本來實現。某種程度上堪稱交易領域的免費增值模式。
兩條鏈都已準備就緒。但今後更有意思的是觀察他們將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選擇最佳市場渠道,而重中之重是能否打造可持續的業務生態體係。
内容來源:P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