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納指100ETF(159660)收漲0.45%,其跟蹤的標的指數納斯達克100(NDX)昨日再創歷史新高!
7月9日,納斯達克100(NDX)收漲0.72%,成分股漲跌不一,大型科技股普漲,英偉達股價再度刷新紀錄,成為首家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公司。截至收盤,英偉達總市值為3.97萬億美元,創新高。博通漲超2%,微軟、亞馬遜、臉書、奈飛、谷歌等漲超1%,蘋果微漲,特斯拉與開市客微跌。
據悉,英偉達股價自5月底財報發佈以來節節攀升,6月25日英偉達股東大會上, 黃仁勳 指出全球對「主權AI」的需求正在增長,英偉達正處於為期十年的AI基礎設施建設浪潮的起點。黃仁勳稱,僅微軟在近一個季度處理AI模型的請求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五倍以上。
花旗日前發佈報告將英偉達2027財年和2028財年的數據中心銷售額分別上調了5%和11%,理由是強勁的自主AI需求將為英偉達帶來更多的拓展機會。
花旗還指出,基於主權AI的需求高於預期,到2028年,AI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達到5630億美元,高於此前預估的5000億美元,而這將利好英偉達,因為該公司幾乎參與了所有的主權交易。
高盛預計,英偉達、蘋果和微軟所在信息技術(IT)業預計盈利將增長18%,Alphabet和Meta所在的通信服務業預計增長28%,將為標普500的整體盈利增長提供支撐。
【美股創階段性創下新高後,短期調整風險是否大幅增加?】
中信建投表示,並不是,甚至恰恰相反。歷史經驗顯示:新高後,美股的上漲空間確實被壓制,但下跌風險影響不大,大跌概率反倒下降。
(1)新高後1-3個月,上漲空間和大漲概率,均較其餘時期明顯下降,尤其在1個月内。
(2)新高後1-3個月,下跌幅度較其餘時期差異不大,但大跌5%以上的概率更低,開始出現5%以上回撤的時點也更晚。
(3)大跌20%以上+再創新高後,平均意義上,更可能出現短期休整,但實際案例的方差較大,繼續大漲和大跌的情況均存在。
(4)歷次新高時,並不一定對應衍生品多頭倉位在極端高水平,甚至多次在階段性底部,目前淨多頭再次處於較低水平。
整體看,並不用單純因為新高,就對美股短期的走勢産生較大擔憂,美股長期向上的趨勢下,新高已經逐步常態化;因此,美股後續短期風險的判斷,更建議從其他角度進行。(來源於中信建投20250710《美股:高處真的不勝寒?歷次新高後,美股短期下跌概率並未額外增加》)
【美股科技能否復制2024H2?】
中信證券表示,關稅鬧劇帶來2025H1美股科技股的過山車式行情,進入Q3,關稅加徵導致的經濟硬數據走弱、通脹擡頭等潛在風險,料可能對市場帶來短期擾動,但大財政、關稅加徵緩和等驅動下的中期經濟前景較清晰,向上的科技板塊經營周期,較低的機構倉位等,將支撐中信證券對美股科技板塊未來6~12個月的樂觀看法。(來源於中信證券20250701《美股科技板塊|復制2024H2?—2025年下半年投資展望》)
納指100ETF(159660)緊密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該指數成分股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100家上市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性的非金融公司組成,其中七大科技巨頭為重倉標的。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之下,目前全世界AI領域佈局和積澱最領先、最深厚的科技巨頭仍然集中在納斯達克,比如微軟、蘋果、谷歌、英偉達、Meta等等,這些AI巨頭無一例外都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納斯達克100指數前十大權重佔比超50%,龍頭屬性集中。
納指100ETF(159660)及其聯接基金(A類:018966;C類:018967)有望受益於科技巨頭公司亮眼的業績以及巨額資本開支的預期盈利表現。納指100ETF(159660)管理費0.5%/年,明顯低於市場主流的費率結構,費率優勢明顯,省到就是賺到。
關注美股頂級科技巨頭,認準低費率的納指100ETF(159660),場外聯接(A類:018966;C類:018967)。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納指100ETF均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産品,適合經客戶風險等級測評後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内容來源:有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