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著8月美國CPI數據落地,同比2.9%、核心CPI同比3.1%的數據完全貼合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預期進一步穩固。數據發佈後,交易員迅速反應:美元走弱、美債收益率明顯下行,市場對年内降息75個基點的預期升至九成,9月甚至出現降息50個基點的呼聲。全球流動性寬松漸行漸近,新一輪資金潮汐正在醞釀,而港股作為典型新興市場同樣受益於美聯儲降息下的流動性寬松,後續整體估值擡升的空間較為可觀。
圖:市場各方對美聯儲政策利率上界路徑預期
數據來源:Bloomberg
但在這一宏觀轉折點上,投資者的分歧卻愈發明顯,由於A股近期情緒高漲,港股相比之下仍在25000點關口反復徘徊,不少投資者對於後續的行情保持懷疑。該如何把握流動性寬松帶來的機會?我們認為關鍵在於認清行情主次、找準資産内核。回顧今年以來的走勢,港股實為領先指標。1-3月恒生科技憑借AI敘事率先啓動,4-6雖暫歇但仍維持強勢整固,同期A股直至三季度在流動性推動下才展開「補漲式」追趕。究其根本,港股早已基於基本面修復實現估值提升,包括互聯網龍頭盈利預期上調、高分紅資産現金流改善和政策環境回暖,而A股更多表現為情緒驅動和估值追趕。
圖:港股主要指數今年以來走勢
數據來源:Bloomberg
當前制約港股突破的因素主要集中於三方面:盈利預測方面,2025年恒指EPS增速預期為-2.7%,不及滬深300的6.9%;資金層面,Hibor利率仍在高位,抑制外資增配意願;估值方面,AH溢價率一度低至122%,港股估值優勢有所收窄。但這一局面或將隨著降息落地而改變。一旦美聯儲開啓降息,港元利率有望快速回落,外資回流概率大增。屆時兩類資産將最具吸引力:一是高分紅、現金流穩定的油氣、電信等板塊;二是經歷盈利下修但預期增速仍達雙位數的半導體、互聯網龍頭及創新藥企業。這些資産有望迎來「基本面觸底+流動性改善」的雙擊行情。
除此之外,在板塊層面,港股科技領域已顯現多重積極信號。盡管2025年盈利預期因電商加大投入有所下調,但大市值公司估值倍數仍上升41%,板塊當前市盈率約16倍,低於美股的24倍,2024-2026年復合增速預計仍達11%。資金從「内卷型」電商向輕資産的情緒消費(遊戲、音樂等)和中型科技龍頭擴散的趨勢仍在延續。在此背景下,易方達恒生科技ETF(513010)為代表的産品,正處於業績修復與流動性改善的雙重催化前夕。其持倉結構覆蓋互聯網平台、半導體、創新藥等新經濟龍頭,既具備高彈性也兼顧基本面支撐。相關場外聯接基金(A類:013308;C類:013309)。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A股情緒高漲、港股估值仍具性價比的當下,可採用「啞鈴策略」——一端配置A股中的算力、國産替代、設備更新等進攻型資産,另一端借助恒生科技ETF佈局港股「降息受益+盈利觸底」板塊,從而在波動加大的市場中兼顧成長性與防禦性。全球流動性閘門將啓,港股科技板塊修復在即。眼下正是低位佈局、靜待政策與情緒共振的良機。
内容來源:有連雲